8212139661_2f749e91c0_h   

媽媽除了當媽媽,其實都會好多好多東西

 

這期的天下親子雜誌封面用的是眼戴護目鏡用電鋸的小女孩,因為動手做中學的主題文章還滿吸引人的,我就從超商帶回家了

其中一篇對圖文創作家徐玫怡的專訪讓我思索了很久

很久以前大塊出版了「交換日記」

兩個年輕的女孩一路交換生活創作,交換到第16集了

我大概只看了前面幾集,自己的人生也在不斷前進,對於她們的交換人生沒有再持續追蹤

最近的消息是徐玫怡出了ㄧ本關於她自己的育兒書(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我是男孩媽媽,看得大家拍案叫絕)

她遇到了人生的伴侶,移居法國,生了兒子小福

文中專訪她搬回台灣育兒的心路歷程

生活在歐洲的法國好似很優雅浪漫,實際上是需要很多的學習與調適

受限於語言,她從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的人變成一個害羞且生活狹隘的人

想讓兒子認識媽媽真正的樣貌,她跟伴侶阿福討論過後,搬回台灣

回台灣後一面照顧孩子,一面在生活中創作,讓孩子能體會到媽媽是很有趣的,可以跟外人溝通沒問題,可以跟他暢談生命哲學與人生藝術

她不是事業心旺盛,但是她覺得成就感對她個人來說很重要

早先的階段她在家庭裡張羅一老一小吃飯,但是她感覺她必須為她的生命注入活水,否則會一直處於枯萎的狀態

 

這可能是很多在家帶小孩的媽媽會面臨到的問題

媽媽會的好多好多,遠比當一個媽媽還要多

因為很多女人放棄了原本在職場上衝撞的機會,進入家庭去擁抱孩子,成為家庭核心很重要的一個穩定力量

她們不再是某某小姐,而統一掛上媽媽的名稱

不能說是放棄在職的生活,這是ㄧ種心甘情願的轉換

原本在舞台上跳舞發光,手指在琴鍵上滑行,可以辯才無礙的跟文青們討論十八世紀英國各個作家的長處

現在抱著肥嫩的嬰孩轉圈圈,琴鍵上的指頭俐落的烹煮著副食品,英國文學化為床邊英語故事與童謠

女孩還是女孩,媽媽的身分有時讓禁錮的才能與靈魂蠢蠢欲動

我們這一輩比上一輩的媽媽們多了一分掙扎

上一輩的媽媽們多半是很懞懂就被推進婚姻當家庭主婦了,然後一路如蠟燭般徹底燃燒,服侍一家老小到終老

這一輩的媽媽們通常是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在現實考量下(可能生雙胞胎或第三個,或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照顧與親密關係建立)而放下工作回歸家庭

外人看來是犧牲,也許自身不這麼認為

但長期累積的勞累或當孩子不受教時,夜深人靜往往會讓人陷入深度思索這一切究竟為何而來

身在台灣的如此,遠嫁海外的也是如此,只唸到高中畢業的與讀完全美前二十大研究所的有著同樣的困惑,自我價值在奶瓶與靈活的腦袋不斷地拉扯

所以好多媽媽開始書寫自己的育兒故事,或者發展網拍事業等等,試圖從日復一日旋轉的家庭生活尋求自我肯定與成就感

也正因為如此,媽媽團體的聚集能量很強大

這算另類的Support Group,就像生病的人能夠理解彼此的苦處,戒酒的人知道彼此的弱點

媽媽團體除了互相支持,彼此照應,也是給孩子們尋找玩伴,交換學校與生活情報

我每每帶著小孩跟老狗衝進衝出的時候都會看到媽媽團剛送完孩子在Lobby或花園愉快的交流著

短褲拖鞋鯊魚夾的身影之後,每個媽媽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祕密靈魂

 

身為一個媽媽/太太/媳婦與自由業者,生活永遠是很忙碌的

但我最近的感想是,不管幾歲,單身已婚,有沒有小孩,其實對於自己應該還是要有一些期待與計畫

二十五歲可以投注精力在工作上,三十五歲能夠嘗試新的方向,四五十歲也應該保有活力與創造新的目標

人生阿,除了當媽媽之外,要擦亮浮塵的靈魂,試著發掘屬於自己那一塊很迷人很精彩的部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soluteWed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