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好幾天也該爬爬格子了
其實勞碌命的我也沒有真正每天躺在家裡昏睡, 或是大喀零食看DVD
上週五吃完娃娃臉老闆請的最後一頓午餐後, 回到公司把手邊的說明書寫完, 然後買買菜就回家了
週六扛著小孩回娘家, 週日跟著老毛去拍了一場露天的流水席婚宴
週一去申請失業補助, 當下真的很不景氣, 就業服務站人聲鼎沸, 排隊等候處理的燈號超過百人
很多公司大手一揮裁掉了一大批員工, 看到很多同家公司的在那裡開聯誼會
週二窩在家看完上週六錄的實習醫生及幾部很糟的片子, 週三去台北送DVD給客人順便去龍山寺拜拜
週四早上送老毛去火車站參加家族旅遊, 傍晚帶婆婆回台北醫院復健, 趕回來接小毛下班
週五早上去贖回一筆基金, 買菜, 預約訂購年菜, 現在才有機會坐下來聽聽Sade寫Blog
好像也挺忙了, 反正這週就是先休息, 接送小孩, 蹓狗, 煮難吃的菜荼毒胃潰瘍的老毛
下週再開始做正事^_^
我大概是9月開始跟老毛開始出去拍照, 時間不長, 不過他敎我滿多的 (不過老毛總是覺得自己還稱不
上是攝影師,離自己心中所謂的攝影師還有一大段差距,常常在喜筵場子中跟新人的親朋好友說:我是
"來幫忙拍照的")
台灣在摸攝影的大多是男性, 可能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因為女生普遍對硬體複雜的參數調控先天
上有障礙,我記得很早之前Russell在跟我講解D300(現在已經賣掉了)的構造及功能, 我窩在浴缸裡
邊聽邊睡,後來看多了其他人好的作品, 還有我10年攝影經驗的弟弟講解及帶領, 發現"構圖"才是重點
M1上面很多前輩或多或少擺脫不了工程師研究硬體的習性, 多以比較機身鏡頭特性及表現為
出發點,數位單眼的性能當然是比便宜,輕薄短小,使用方便的消費型機好上許多,只要對焦測光不要
偏差太多,產出的照片畫質一般都比小DC要好的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的時候自己會覺得效果
還滿好的,但是照片本身的張力及內涵卻無法常常具備, 所以說啦,進步空間還是很大,也需要花時間
去補強這一塊~~
其實我們在婚禮攝影中採用雙機攝影有許多好處,比方說:
Russell可以專心的在新人房跟拍新人, 我則是可以先拍攝會場及賓客
新人進入會場時他拍前面, 我拍後面或側面
新人擁抱父母時, 我們可以互相cover彼此顧不到的角度
這樣一來雖然一場婚禮下來花的是Double的工時,但效果明顯地好上許多,這也就值得了
自從我拿著D700+定焦鏡開始跟拍之後, 發現婚禮現場真是混亂
目前已經拍攝的好幾場婚宴, 如果有肉搏戰, 都還是老毛自己跟眾多的熱情親友們奮戰
我在一旁所謂的非一級戰區拍其他的畫面
之前在婚宴會場遇到一個超愛卡位的新人攝影親友
真是如影隨形, 狂按快門, 閃燈狂閃, 讓人備感壓力
後來間接看到部分的照片, 嗯, 老毛來摸摸我的頭說:[Baby~你拍的比他還要好]
不知道說真的假的, 下面來看看我拍過的一些照片吧~
其實定焦鏡因為不能zoon in zoon out, 加上輕便, 所以是很好的練習鏡頭, 光圈大, 畫質效果也很好
尤其是35mm/F2.0 , 在一般室內的空間裡,適用性還算滿不錯的,價格也不會太高
耳聞美國婚禮攝影大師老喬每次出勤都是帶四顆定焦鏡+4個機身就能拍出令人驚嘆的畫面
很厲害, 不過, 我們猜測, 應該都是苦命助理幫他背4台相機......
另外網路上有個外國女婚禮攝影師,Anna Kuperberg,同樣也是只用兩台機身加三顆定焦鏡
國外的婚禮攝影通常都是主力攝影師1人+攝影助理1人
也是可以互相cover流動的婚禮中, 一些精采的鏡頭
所以在下我, 會持續替大家服務
未來, 希望能有長足的進步並且精益求精,為大家提供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