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往往是一生的功課...
要來講一個很無奈的故事
我家老爹是一個很熱血的爸爸
個性外向,好客,熱心,活動力強
相對的也多事,控制遇強,總希望事情能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弟弟幾個月前終於放下過去的感情,交了一個新的女朋友
女孩子很聰明大方有禮貌,也非常懂事
因為實在是太厲害的角色了,能讓我弟早上六點起床,過著規律的生活,運動,戒煙又戒了零食
阿爹發現這是從未發生過的好事(因為我們家沒人能改變那隻32歲的懶貓)
所以用盡一切努力去對女孩子好,甚至還幫她過生日
然後興致勃勃的一直提結婚的事,要在六月就殺下南部去見對方的家長
基本上,大家都傻了
弟弟,女朋友,好像都還沒想得那麼遠
女孩子有稍微對自家提過這裡的狀況,對方媽媽也覺得太急了
阿爸就一人很積極的唱著獨角戲,我弟覺得很煩,女孩子夾在中間很無奈
兩個年輕人,只是談個戀愛,怎麼搞得這麼複雜又有壓力
老毛聽完上面的故事,突然悲從中來:「怎麼以前都沒有這種待遇?」
我笑著回他說:「因為阿爸沒那麼喜歡你阿,不過這樣也好...」
哈哈哈,真的,被我爸愛上,不是一件太輕鬆的事,還是少被管一些比較好...
很多時候,我們一生的功課就是與家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爸爸媽媽管很多,要想辦法不有違孝道又要保持自我的個性與獨立,很難
相對的,當爸媽之後,愛孩子,又要試著放手,不要管太多
同樣的身分,但是角色互換,掙脫與放手,都是一線之間
好幾個朋友處於單身的狀態,媽媽還是管很多
假日太晚回家會被唸,沒結婚交不到男朋友也被唸
到底要怎麼做才好?要做到大家都滿意的狀況,很不容易
上一輩的老人家,通常很傳統,有的個性暴躁,有的謙卑客氣
但為了對外的禮貌與和氣,管教通常都是嚴格的
對孩子的愛或讚美,也不輕易說出口
所以,當朋友A看到晉級為阿嬤的媽媽對著小孫女逗弄著,誇張地讚美著小孩的一舉一動
不免淒涼的感覺到怎麼差這麼多...
朋友B則是提到小時候,神經質的樓下鄰居光是聽到她們姊妹走路就按門鈴嫌吵
爸媽通常不分清紅皂白的巴掌就呼過來,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冤枉
反正,通常都是自家小孩的錯
小孩就算留洋念完博士也不如XX親戚那個已經嫁了又在公家機關上班的女兒
雖然人不免比較,但是有時候這樣的比較很傷人
加上,很多時候,明明是最親愛的家人,卻會口不擇言的說出最傷人的話
這,倒底是為什麼阿?
對於上一輩的個性與處世方法,我們無從改變
只能試著接受,並且找到一個讓雙方都舒服的相處模式
對於下一代的養成,我們至少可以做點什麼
不過,我想,就如同我們對父母的態度一樣,也許不管怎麼做,小孩都還是會有意見
尺寸拿捏之間,也許就如同我們的身分不斷的反轉,有著不同的立場與態度
一生的功課,慢慢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