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在學習與修正的路上
話說,昨天深夜裡關掉了自助婚紗的選項介紹
拍過的新娘朋友問:「為什麼關掉?很可惜啊!」
因為跟婚禮攝影相比,我們太少接拍這類的照片
不是說拍不好,但是因為不常拍,所以每次拍攝之前要準備很多,要場勘,要研究構圖,要跟新娘密集溝通服裝道具等等
這與婚禮攝影鮮少人為涉入操作而是等待事件發生去捕捉畫面來說,有著明顯的不同
現在同時照顧剛起步的戚風蛋糕與婚禮攝影已經有點分身乏束了,所以自助婚紗我們就不再市場內與同業競爭
沒有大幅跨入,也不算大步退出吧,哈哈哈,剛剛乾脆一併把親子照孕婦照也拿掉了
所以這週日是告別代表作,以後就只拍婚禮,然後有空出去玩拍拍自己的小孩
斷捨離有時候是必要的
話說我們純粹戚風的官網做好了,公司申請登記了
也開了一個新的blog
http://rbchiffoncake.blogspot.tw/
這也是經驗修正的結果
原本去年七月跟樂天簽約後上了購物平台,因為跟婚禮攝影工作重疊,所以搞了大半年才上線
結果發現購物平台並不是一個很恰當的購物管道
話說,除了名氣已經衝起來的商家之外,要投入的行銷成本太高
網站上1200家美食店家,大都把價格疊高,然後要跟著做買一送一,滿xx免運費的活動,不然就是要跟平台購買廣告
才會有一般的能見度
所以試著運行了幾個月之後就覺得這不適合我們,靠打折來的客人沒有品牌忠誠度可言
以個人購買的習慣來說,我買二手書二手CD或一般規格的產品(印表機墨水等等)都是找最便宜的
所以在哪個平台,哪個店家買,都是一樣的
除非今天有某家店特別製作別家沒有的東西,比如說鼎泰豐小籠包或Georg Jensen的東西,我才有品牌忠誠度可言
不過就算是這兩家,也是實體店面的購買體驗會比較好
反正幾個月下來,樂天那裡只來了五個買家,其中一個還是當時簽我們進去的業務,這是令人相當傻眼的狀況
算是花錢買經驗一個很實際的例子
老毛去年簽了平台,我們搞定上架後
我才看了網路行銷的書,專家說只有5%的網路店家有賺到錢,然後分析的利弊正如我們所遭遇的問題,恩,功課的確做得太晚了
畢竟我們不是那個甚麼茶葉的,都是一個個貨櫃進來,可以拼命打折上廣告
手工精心烘培的東西不適合這樣玩,這也跟我們想要拉近客戶之間的距離有很大的落差
反正,後來因緣際會有朋友協助一個月內幫忙把網站架設好了,現在連購物車都有了,看起來簡潔大方,很舒服
有人問我,婚禮拍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賣蛋糕
因為老毛是水瓶座變色龍啊,啊,不是=_=
重點是婚禮拍攝其實真的不能一路做到五六十歲,對體力與視力太吃力,加上我們又不衝量,接少少慢慢修,不打廣告接案看緣份
每次出去都心情愉快像是約會,下場就是不適合養家活口(換句話說,交朋友這概念,太浪漫了,哈哈哈)
總而言之,味蕾與視覺其實是很直接也主觀的兩個感官
味覺是親密的知覺,美好的甜點可以安頓身心,滋潤你的身體與靈魂
而精彩的畫面可以創造回憶,讓你熱淚盈眶,直搗心窩
兩種都是很直觀的體驗,因此也不能說完全不相關
而且美妙的是,我們會拍照,產品攝影可以自己拍,嘿!太棒了
老毛敏銳的味覺,加上工程師實驗精神與龜毛的個性對做烘培這一塊很有幫助
最近他又迷上了手沖咖啡,每天晚上跟高中生操作化學實驗一樣,拿著壺啊,秤啊,量杯啊,熱水澆阿澆的,一直研究怎麼沖會好喝
沖完咖啡又鑽進廚房做蛋白霜餅乾,跟巫婆一樣攪啊攪,然後慢慢的擠著一朵朵如雪白小花般的蛋白霜餅乾送進烤箱
不斷的學習,不斷著做著實驗,不斷的修正
這讓我想到我一個老朋友前不久跟我說她開始學習上路開車了,在拿到駕照快20年後,因為有需要
突然覺得很感動,畢竟會一直學習(或者應該說挑戰自己)的人真的不多
有些人始終會抗拒生活中的變化,覺得游泳不會沒關係,學業也早就唸完了,進入職場與家庭後,生活與時間被切割得像一塊塊的碎片
所以不要談甚麼理想抱負,可能連抽時間溜出門跟自己喝杯咖啡都很困難,學習往往是腦勺後面的選項
但是如果不小心一直活到90或100歲呢?
當工作搾乾人生,小孩長大離家之後,要拿什麼來填滿自己的生活?
有個老婆婆叫Edith Hamilton,她原本在教育界工作,精通英文也熟悉希臘,法文,德文,拉丁文
因為一直很著迷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所以她退休之後花了好幾年蒐集幾個古人版本的神話故事做了綜合的大全而出版多本希臘古文明古典文學
後來成為古希臘羅馬神話的權威學者,90歲的時候也獲頒雅典市榮譽市民
現在一般人要閱讀古希臘羅馬神話的故事書,多半是她寫出來的版本,我手上就有一本
如果她退休之後就放棄學習,沒有找到熱愛的興趣,那我們今天也就沒有精彩的故事可以看了
除了生活學習之外,身為夫妻或爸爸媽媽也一直是一條漫長的學習之路
最近看了一本很不錯的書「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心理學博士們告訴你如何讓親密關係更持久
釐清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各種影響,瞭解自己與伴侶在親密關係中的真實樣貌與期待,放下預設立場才能有效聆聽與溝通
林林總總寫了相處上28個魔法的祕密,科學性的解釋男女大腦不同,吵架習慣不同,感情中五個循環每個階段的不同等等
很有趣的一本書,可以解釋為什麼婚姻中有些行得通或行不通的情形
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看一看
跟小孩之間也是
嬰幼兒時期與現在小學生時期,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不一樣
我們跟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方式也不一樣
姑且稱呼自己為爸爸媽媽2.0好了
原本父母那代很傳統,他們說,我們做,權威式的管理,要尊重長輩,沒有甚麼跟爸媽當朋友這回事
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會尊重小孩,給小孩空間,但是也要教導他們禮貌與規矩,很多尺度要反覆拿捏
上週某次外出吃飯,小毛差點打翻一杯水,老毛一急拿手機即刻往他腦門兒上大力敲下去
我立刻叫他道歉,因為他之前也很氣我爸憤怒時拍打小孩的頭(原則不是不能處罰,但是不能亂打)
他愣了一下,雖然不爽也立刻道歉了
這個時候我就覺得老毛很勇敢,畢竟不是有幾個父母有勇氣真心的向自己的小孩道歉(我老爸就根本做不到,因為爸爸不可能會有錯)
我自己有在朋友面前失言,提到小毛偶發尿床的問題傷到他的自尊心,當下我有向他道歉,的確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總而言之,這條路,沒有人教我們,我們也還在摸索,尋找一種適當的方式來處理屬於自己的親子關係,學習怎麼當一個稱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