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要從一隻死老鼠開始說起
幾週前婆婆通知我們說家裡後院有隻死老鼠,有異味但是找不到(洗衣服用的後院雜物實在太多了)
我打電話回去說,那我去幫你把東西丟一丟
第二天婆婆一早就打電話來說找到老鼠了
研判是很畏懼多事的媳婦回去把後院東西全部都丟光,拚了老命死命找到死老鼠
我前幾天回婆家時,站在後院,仔細一看
發現了很恐怖的景象
大概院子裡有八成的東西是公婆攢了幾十年雜物
而且根本都用不到了
東一堆西一堆,眼角餘光甚至掃到一包大塑膠袋包著的保利龍緩衝材,這....這些東西到底留著是幹什麼用的?
老毛跟我說他好幾年前有幫家裡整理過一次廚房的櫃子,裡面找到了留了30年的幾包衛生紙
公公剛退休時也曾經在2樓找到一整箱用過但是疊得整整齊齊的塑膠袋
老人家愛物惜物,東西捨不得丟,但是很可怕的是,如果沒有清理的習慣,就會累積了很多的雜物,造成家庭環境的擁擠感
這讓我想到我娘
昨天下午接到她電話,一貫的輕快,閒聊之後說她要去天母Sogo,我說逛街嗎?幹嘛跑那麼遠
阿母說,有贈品,是個很不錯的背包
可是媽啊,家裡包包好像很多了耶....
不過想想這種舒服的天氣,讓我阿母出門踩踩街吹吹風也好
爸爸媽媽搬了新家之後,搬家過程中清理過一回,但最近家裡的東西反而更多了
一來是裝潢時沒考慮到空間感,櫃子,門,桌子,通通都買的或請木工做得好大
接下來就是不斷累積的雜物,家裡就看起來好擁擠
我覺得比較不好意思的是我當時留下的鋼琴,貴重的禮物丟了可惜
現在沒人在彈了,要說搬來桃園,我們家也是真的沒有地方放了
但我出嫁前睡過的沙發床其實可以丟了,因為被堆在雜物間的最角落,根本也不可能打開來睡,或者是拿來當作沙發使用
每次回娘家都覺得:怪怪,不是搬新家了,怎麼家裡越來越小....
再回到婆家空間的話題,婆婆家跟隔壁二舅家,小舅家,小阿姨家是一樣規格的透天處
小阿姨家租給舉家返台的Sissie家,整理之後才發現:wow原來客廳與後院都這麼大
那我婆婆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這一兩年出了很多關於清理的書「斷捨離」「零極限的美好生活」之類的
從空間清理起到內在的清理
大多數的我們生活的空間不大,清理因此顯得格外重要
打開你的皮包,應該可以翻出很多用不到的東西,發票,名片,放了三年的護唇膏小雜物之類的
跟老毛討論到兩家長輩的儲存問題,他講到一個重點: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買
想想除了不要買之外,最好也不要拿免費的贈品
有的時候買這個送那個,一下子家裡就累積了5套的茶杯組,30個碗盤之類的
到底有沒有需要?會不會用到?
拿的時候都沒有人仔細的想一想,直到要丟的時候才發現怎麼那麼麻煩
不要說是自己爸媽家或公婆家了
其實衣櫃裡也有很多根本兩三年都穿不到的衣服
丟了可惜,留了佔位置
結果一擱好幾年,還是不會穿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留來留去留成仇的
趁著秋冬歲末,打算旺季過完之後把家理清一清了
先把自己的家裡清完,下一個目標是回去清理爸媽家跟公婆家
媽媽婆婆,你們等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