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自Oleg Cassini網站)
修照片修到一半,打開David's Bridal的網站逛逛,除了Vera Wang阿姨的作品,有個設計師系列的白紗抓住了我的目光
我一張一張的點著Oleg Cassini大叔的作品
一邊點頭唸著:「這件不錯,我穿會很適合,這件也不錯,嘖嘖,這件很挑人穿,腰要很細...」
老毛皺著眉頭,問我:「你打算什麼時候穿?」
我回:「下次結婚吧~」
「下次?你要跟誰結婚?」
「ㄜ....」
現在好惋歎從美國搬回來的時候沒有順便買白紗,網路上的便宜又設計精緻
然後我瞬間從設計師款的白紗點回了我正在修的賓客照片
黃澄澄的宴會廳,穿得五顏六色的賓客,上衣有搶眼的紅白條紋polo也有藍白格子襯衫
老毛搖搖頭,反差實在是太大啦
前陣子看了一本GQ,主編批判著新店水快附近醜陋的紫色高架橋及高速公路上奔跑的五顏六色客運都搭配著難看的蕾絲窗簾
我也覺得很無奈阿
有的時候覺得台灣人的美學很吊詭
明明是混亂狹小的桃園舊市區街道旁就會突然長出兩三棟巴洛克建築的新大樓
新建的辦公大樓不論在哪,幾乎都是玻璃帷幕的,形狀硬邦邦
一整個很不協調的感覺
美術課在求學過程中是最容易被拿去被交換為考試或是自修的
也許小時候家長會讓你上畫畫課,長大後卻告訴你唸這個沒飯吃
總之,這一塊的教育,似乎是貧乏又不足的
滿街到五顏六色的招牌,東拉西扯的電線,眼見的環境就不是很美觀,要怎麼去教育小孩長大以後好好替自己選一件合宜的服裝
最近胡至宜在FB上說:『毛衣穿得恰到好處,氣質就會出眾。這是台灣人很需要的時尚內在』,真是一點都沒錯
修照片的時候很容易看到美學衝突的地方
新娘們常常挑到不適合的禮服,不知何來的:『有氣勢』一說
大多數的新娘挑的白紗都是又長又重,高的人穿衣服有優勢,撐得起來
個子太小的,踩上高跟鞋,行走吃力,禮服的線條也展不開,遠看很像披了一床大棉被,只是棉被上縫了很多珠珠跟蕾絲
新郎的衣服比較不容易出錯,大多都是西裝領帶
今天撇開很多餐廳設計不良的空間與藍紫色的LED燈不談
賓客的服裝也是很多穿得不得體
婚禮是正式場合
男士們好歹也穿個襯衫,但是常常出現搶眼的條紋與格子,往新人旁邊一站,完全搶走新娘的風采
女士們的衣服比較不太容易出錯,除非是選到顏色太重的衣服,不然一般小洋裝通常很適合會場
五星級飯店的客人穿衣服稍微比較得體,海鮮餐廳的賓客服裝顏色通常都繽紛得很嚇人
其實,參加婚禮穿得正式是一種基本的尊重,而不是僅來吃吃飯送送紅包而已
昨天看到老史的Minority Report「關鍵報告」的一幕
最後男主角要找他之前的長官算帳,長官正在晚宴中接受表揚
晚宴中只有兩種顏色,黑西裝與白禮服,電影中的女士們穿著珍珠色的晚禮服
整個場景,顏色乾淨又協調,看得我直歎氣
我修照片修到發瘋的時候亂放話說:以後我的小孩結婚,我要限制賓客穿衣服的顏色,花花綠綠的通通不准進來
不知道有沒有新娘有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