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日新月異的便利科技並存是現今所有人共同的議題
知名社會學家Herbert Simon在1971年觀察到:
「資訊耗盡了甚麼很明顯:資訊耗盡了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資訊豐富造成了注意力貧乏。」
Herbert也太有遠見了,44年前就預言了現在科技帶給人們最大的困擾...
時間管理往往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不管對繁忙的上班族,創業人士,自由業工作者,或身兼爸爸媽媽的人來說,好好的管理及度過每一天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們常常在習慣中被繁忙緊急的事情推著走,一眨眼就是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突然一下又到了週末
一天一天,一週一週,一年一年
清醒與昏迷之間,我們在「該做的事」與「想做的事」間大幅灰色地帶遊蕩,分不清楚「緊急」與「重要」的工作
然後我們發現永遠沒有時間把手邊的那本書看完,沒有時間去運動,沒有時間多陪陪家人,沒有時間去學點新的東西
我們有了Google,有了Smart phone,有了iPad,有了Email,有了FB,有了Line
看似更便利的工具,往往創造了更多的工作與疏離感
美好的手持式電子產品造就了一心多用人生
看似我們駕馭了科技,往往是這些晶晶亮亮叮叮咚咚的小東西駕馭了我們
深夜裡在床頭櫃上閃閃發光的藍色屏幕讓你腦袋無法休息也容易得到黃斑部病變與頸椎骨刺
這本書集結了20位世界頂尖企業與創意界人士的自我管理之道
他們提供了自己的小祕密,教你管理自己的生活,如何在連線的世界裡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在混亂中找到重心,做真正重要的事
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除了天賦與努力之外造成他們的傑出之外,提供了幾個精闢入理的觀點去管理他們的工作與生活
書中文字的排列方式,把key word放大,很好閱讀
看完會心頭一驚,因為所有你的壞習慣,他們都很懂,他們同樣也是在繁忙工作中與科技奮戰的人
書中提到最可愛的例子就是暢銷作家強納森法蘭岑在撰寫「自由」這本書的時候,把自己關在簡陋的工作室內
他把老筆電的無限網卡拔掉,也以精巧的手法用強力膠與鋸子破壞乙太網路連接埠,戴上耳塞以及消噪耳機
徹底移除所有讓他分心的事物,相當極端的做法
但也從此看得出來,創意人非常容易分心(或者應該說現代人)以及人性相當不可靠
這裡也舉出村上春樹的工作模式
「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跑10公里或由1500公尺,然後讀點書,聽點音樂,晚上九點就寢。
重複的作息本身成為一件很重樣的事,是某種催眠儀式,催眠自己進入更深層的內心。
要長期維持這樣的作息不容易,需要強大的心理因素與足夠的體力。」
成為一個母親與自由業工作/創業者,截至目前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要試著關機培養專注力與自制力
往往我們要求小孩,你不要一直看電視,不要偷用電腦偷滑手機,要求他們專心
問題是他們眼裡的我們八成也是回到家就一屁股坐下來拿起遙控器,然後廣告的時候滑手機看訊息,眼前還擺著筆電或iPad,關注球賽或逛著購物網站
除了鍛鍊自己專注的能力,其實也是身教的一部份
一心多用現在已經是個很普遍的情形,種種硬體軟體紛紛擾擾的把爆炸性的資訊送到我們眼前
以前是到電影院或電視前才能看到影片,現在是搭捷運火車都能看完一部影集
低頭是一種現象,普及到連我家老人家初二吃飯時都會偶爾低頭滑手機,半夜叮叮叮叮一直分享養生的資訊給我
越來越多的軟體往往也造成資訊的分流與混亂
有時候想找某個資訊或檔案,會拼命回想是在Line上面跟設計師們群組討論到的,是Email,FB還是Drop Box分享?
在茫茫大海理,到底那一段討論與資訊究竟去了哪裡?
書中也載明關於社群媒體的影響,以及如何有自尊的使用這種新的聯繫方式
「心理學家指出,社群媒體可以吸引這麼多人,是因為它滿足了我們最基本的需求,包括歸屬感與自尊,
我們都希望感覺自己是某個群體的一部份,也都想相信自己做的事是重要的。」
FB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但也帶來新的挑戰
每次登錄前可以試著瞭解自己使用社群媒體的動機與原因。(以下是摘錄書裡的問題)
有必要分享這件事嗎?
能不能先專心做現在的事,晚點再分享?
分享的目的是獲得肯定嗎?有沒有其他肯定自己的方式?
我是否在逃避該做的事?
是因為無聊嗎?
是因為孤單嗎?
是否害怕錯過甚麼?
是否只想不花腦筋地玩樂一下?
坦白說,問完自己這些問題之後,八成有兩天不想再上FB或line,然後能撐多久不知道
習慣,往往是沒有自覺的去重複生活裡所有的行為與細節
所以進公司之後邊嚼著早餐,邊收發email,然後處理緊急的事,累了上上網
等到回神,通常都大半天過去了,重要的事往往拖延著,一天,兩天,直到deadline到了,匆匆忙忙的趕著完成不是很理想的專案
美好的狀態是專注地完成重要的工作,再處理回應式工作(收發email),工作的空檔可以喘口氣喝杯咖啡,回家放下工作好好陪陪家人
每天被時間追著跑的感覺很不好啊,晚上躺下來睡覺的時候腦子裡繞啊繞的也是一條條的代辦事項
然後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感覺甚麼事也沒成,十年後還是同樣的身軀與腦袋,穿著睡衣斜躺在沙發上滑手機
重點是要一早先把困難的事情先辦了,然後再把其他的時間拿來處理瑣碎的任務,也減少掛在網路上流連忘返的時間
有些大的計畫如存錢一年後去歐洲旅行,三年內買房子搬新家,運動瘦個10公斤,賺到一千萬等等這種覺得很重要的事無法列在每天的行事曆裡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時間,把大目標貼列在明顯的地方,有計劃的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時間與方法去執行變得很重要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種時間管理的書寫的都是成腔濫調
不過既然這些人可以變成頂尖人士,我想多少是可以從他們的方法裡學到一點小智慧
需要提升效率與專注力的人不妨參考一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9280
有的時候啊,很懷念以前沒有手機的日子,那種不會時時刻刻被找到的單純生活
開車很專心,看書很專心,約會很專心,出門不會有訊息一直進到褲子或包包裡來
躺在晴天崗上曬太陽或在露天咖啡座喝咖啡的時候,跟身邊的人安靜的享受陽光與微風,而不會有人一直瞄手機擔心公司同事需要支援
現在要練習把電子產品從身邊拔除需要一些意志力(或者應該說很多意志力)
葛瑞琴魯賓,「過得還不錯的一年」的作者在第二本書「待在家裡也不錯」中有篇章節寫到「睡覺,運動,關手機」
看似簡單的快樂生活提案,需要反覆的練習
練習不要熬夜,練習運動,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
練習關機,每天留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給自己與家人
科技造就了我們便利的生活,相對了也剝奪了一部分單純的快樂
我沒有要你把手上的iPhone丟進馬桶裡,不過其實是可以想一想究竟這些美好的小玩意兒帶來的是更多的工作還是更多的快樂?
對,我今晚要練習關機了,你們暫時找不到我
留言列表